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

企业风险论文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1篇

1.1市场活跃度较为平稳干散货FFA是目前运费衍生品市场最重要的交易品种,其交易规模与航运市场波动性高度相关,同时交易方式的改革和交易主体的多元化也促使干散货FFA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交易额不断扩大。在FFA诞生的最初10年间,80%以上的交易者为欧洲船舶所有人和贸易商,因为此时的FFA主要被用于套期保值和规避风险,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并不高。1999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细分了BDI指数,2001年挪威期货和期权结算所推出了场内远期运费合约,这都为金融机构进入市场创造条件,促进了FFA交易量的明显上升。从2002年到2008年,随着航运市场逐渐繁荣,干散货FFA市场交易日益活跃,2008年达到了创纪录的1300亿美元。但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航运市场行情一落千丈,干散货FFA市值和成交量也出现了较大萎缩,2009―2013年的成交量保持相对平稳。

1.2交易方式由场外为主转为场内为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干散货FFA交易以场外交易为主,占交易总量的80%以上。在航运市场暴跌后,很多航运公司陷入经营困局,资金链断裂,造成FFA交易量骤减,甚至还发生了大量的场外交易违约事件。恶劣的市场环境使各参与主体回归理性,意识到需要有实力强、信用高的结算平台为其提供合约净值结算服务,因此,大量参与者纷纷转到场内交易,以降低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虽然通过场内交易的方式交易成本有所上升,但其成交快捷、信息传递及时、交易双方风险小等优势满足了参与者的需求。干散货FFA场内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58%逐年上升到2014年上半年的99.4%。场内交易规模的迅速扩大,说明市场正处于逐步重建中,并向规范化方向发展。目前主要有纽约商品交易所、挪威奥斯陆期货期权结算所、伦敦结算所、新加坡交易所等开展了FFA清算业务。2013年,上海清算所也推出了人民币远期运费协议中央对手清算业务。

1.3交易船型由以巴拿马型为主转为以好望角型为主干散货FFA交易的航线为BDI涉及的所有航线,因而巴拿马型船FFA交易长期占据市场主力地位。但是,随着近年来好望角型船市场剧烈波动,流动性进一步增强,可操作空间也随之变大,该船型FFA交易量明显上升。大多数好望角型船的经营者直接参与FFA市场交易或以FFA市场为参照操作现货交易。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在干散货FFA交易量中,好望角型船占比超过50%,巴拿马型船占40%,灵便型船仅占10%左右。从各船型平均持仓量比例(见图1)来看,从2011年至2014年第二季度,好望角型船占47%左右,巴拿马型船占37%左右,灵便型船占16%左右。因此,好望角型船FFA交易成为目前FFA市场交易的主力。

1.4交易主体以租家、货主、金融机构为主干散货FFA在经过2008年航运市场暴跌、2009年低谷后,市场交易数量逐渐增加,流动性也有所增强,但因判断失误、操作能力弱、风险认识不足等因素,航运企业在危机中操作FFA时承受了巨大的风险,甚至出现倒闭,而生存下来的企业对FFA市场也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市场参与意愿降低。此时,越来越多的租家、货主、金融机构等逐渐成为干散货FFA交易的主力。大型货主和贸易商在利用FFA套期保值的同时,通过低位建仓、以期推现、哄抬市场、卖空套利等模式操纵市场,赚取利润。与此同时,金融机构借FFA市场急涨暴跌、操作空间巨大的机会,利用金融杠杆进行投资炒作,通过“快进快出”的操作方式实现投机获利。尤其是在2011年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推出FFA交易平台Baltex后,交易透明度有所提高,程序更加简单、快捷,因而吸引了更多的金融资本涌入FFA市场。据统计,目前金融机构在FFA交易中所占份额已达50%以上。

2我国航运企业应对干散货FFA风险的管理策略

FFA本质上属于风险管理工具,但随着FFA市场的发展和深化及货主、贸易商和金融机构的涌入,FFA基本的套期保值功能开始向高风险、高投机转变。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国航运企业因参与干散货FFA交易而造成巨额亏损,充分暴露了其风险意识薄弱、风险控制方法欠缺等问题。目前,我国大多数航运企业对FFA市场望而却步,很少参与。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看,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上还缺乏有效的话语权,航运企业应进一步增强经营管理能力,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对FFA市场应积极评估、控制其本身存在的风险,合理配置内外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争取获得国际航运市场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2.1充分认识、评估FFA风险,构建FFA风险控制体系FFA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而衍生出的金融合约,具有衍生性、虚拟性、高杠杆性、跨期、透明度差等特点,其风险既具有航运业的风险特征,又有金融衍生品的独特性。航运企业在操作FFA前,应针对FFA金融衍生品的特征,构建一整套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完备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责任明确、管理到位的业务层级作为支撑。根据FFA业务的属性和特点,制定一套有别于现货操作模式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FFA业务与现货业务、风险管控部门的独立运行,筹划组织FFA业务授权审批控制矩阵,制定相应的FFA财务结算、会计处理制度,完善对FFA业务操作考核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FFA风险控制体系的完整构建。针对目前干散货FFA呈现的新特点,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研究参与FFA操作的交易模式和具体操作流程,做到:(1)事前,应充分评估市场风险,收集市场信息,判断市场走势,选择相应的风险操作策略、合适的对冲船型和有实力的交易对家;(2)事中,严格管控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高度关注自身资金状况,降低财务成本和被动平仓风险,同时时刻评估交易对手的信用评级和资信,及时掌握风险变动因素,采取积极、稳妥、灵活的操作,确保风险控制在容忍度内;(3)事后,主动接受内外部监督和检查,落实考核奖惩机制。

2.2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坚守套期保值操作套期保值是指通过现货和远期市场的套期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实质在于增加“保值”的确定性;而投机成功与否主要基于操作者对市场运价未来走势的预测正确与否,具有极不确定性,一旦操作失误,易遭受损失。在2008年前后因操作FFA造成巨额损失的航运企业并不是不具有风险意识,而是在操作上脱离了“套期保值”的初衷。在市场出现短期单边上涨或下跌时,很多参与者只追求丰厚利润,而放弃了“套期保值”的操作理念,造成了市场风险难以控制的局面。航运企业大多既拥有自有船也有租入船,因此,同时面临着自有船运费收入下降和租船成本上升的风险。适时通过FFA市场采取对冲操作,可防范运价风险,但如果错判形势,追求高额利润,片面地做多或做空,开展投机套利,从而脱离航运市场的基础形态,必然承受巨大风险。航运企业在操作FFA时,应严格遵守套期保值的原则,避免短期的投机获利。在交易方向上,一般买入(卖出)与现货市场交易方向相反的合约,例如,在现货市场租入船舶时,因担心运价下跌,可通过做空FFA合约套期保值,而在租出船舶时,担心运价上涨,可买入FFA合约对冲风险。在交易规模上,应确保FFA的合约价值或数量与需要保值的现货合约相匹配,否则将会出现新的敞口风险。在交易期限上,应尽量避免较长的交易期限,套期保值的时间周期与现货的交易周期大致相当,若出现大量不一致,会产生投机风险。目前,FFA市场出现了大量的FFA短期交易,多以5~10DSPERMONTH为结算单位,进一步增加了市场活跃度。

2.3提高风险辨识、度量准确度,建立高效的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FFA由于“量体裁衣”的模式和跨期交易的特点,使其产品结构复杂多样,单凭主观判断无法完全界定风险规模。由于国内缺乏权威性的国际干散货运价衍生品市场,我国航运企业在识别和度量FFA风险时一贯采用定性方法,缺乏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工具,因此,难以建立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量化模型。对此,航运企业应依据风险管理目标,在套期保值的操作策略下,依据自有船、租入船与货源的数量关系,充分整合市场信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进行识别和度量。运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风险价值模型(VaR)、极值、灵敏度等定量分析工具,根据市场趋势、自身敞口风险,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风险量化模型,精确分析和评估所面临的风险规模,为减少意外损失、降低经营风险提供参考。在风险识别和度量的基础上,针对FFA风险运行状态,建立较为完整、反应迅速的预警和处理机制。在预警机制上,应时刻关注FFA持仓业务总量与现货总量的匹配,关注交易对家的信用执行情况,持续不断地报告资金状态、盈亏情况、套保效果、敞口风险、市场预测等信息,探索控制多头、空头和敞口头寸规模的规律,为研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奠定基础。在处理机制上,应进一步完善风险应急预案和紧急避险机制,加快反应速度,优化审批流程。当面临超越风险承受能力的紧急事件时,果断“斩仓停损”,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建立止损止赢机制,控制好由数量、期限等方面的不匹配造成的风险敞口,使操作区间始终受控于套期保值的有效盈亏范围内。

3结语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2篇

1.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基本内涵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对立统一的两面,其基本内涵为:以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导,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纳入统一的一体化管理框架。首先,以风险为导向,在“全面风险管理”层次上对内部控制进行思考与定位,在全面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分析、设计、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然后,以内部控制为平台,通过内部控制活动,在集团企业的风险偏好范围内管控风险,最终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总之,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通过内部控制为全面风险管理找到着力点和切入点,能够有效避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分离,防止风险管理流于形式,以促进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在集团企业内部有效运转。

2.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要求,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基本内容为依据,参考《上海证卷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香港联交所的《公司管治常规法则》、英美等国家的管治守的基本要求,立足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以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为指引,构建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的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全面风险管理目标、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风险管控、风险管理考评、风险管理报告与风险预警六个方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一般通过编制《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手册》来体现,以其作为集团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操作性文件。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

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设立全面风险管理目标、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风险管控、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考评、明确全面风险管理预警体系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等。

1.设立全面风险管理目标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该始终围绕支持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开展工作,使风险管控与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并将风险控制在集团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为确保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以实现“最大限度的企业价值”。因此,需要在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引下,设立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第一,进行集团企业环境分析。采用“SWOT”和“PEST”分析法,全面分析集团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并形成环境分析报告。第二,制定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方针。基于环境分析报告,制定集团企业对各种重大风险和重要风险领域的风险管理方针。第三,设定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为了保证集团企业建立科学、合理战略目标,将集团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风险偏好与集团企业战略相联系。在集团企业战略目标设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各种风险的影响,使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与风险管理方针相吻合,保证集团企业战略目标与其风险偏好相一致,确保集团企业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方针与价值创造相一致。因此,在制定集团企业战略时,一方面使集团企业发展战略符合既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另一方面,通过风险管理为促进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障。第四,制定集团企业运营目标。以集团企业风险管理方针和战略目标为依据,设定运营目标,据此确定三年或五年滚动经营计划。在运营目标的设定和经营计划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考量各种运营风险,并使运营目标、经营计划与风险管理方针和战略目标相容。第五,建立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体系。根据运营目标,制定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总目标以及分子公司、各部门和业务单位的具体风险管理目标,形成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体系。

2.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要以风险为导向,分析、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活动,旨在全面降低和管控集团企业风险。(1)开展内部控制现状诊断评价以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目标体系为指导,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为依据,以“行业最佳实践”为标杆,从“内部环境、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个方面,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制度审核、流程测试等方法,了解集团企业业务运作、经营管理现状,分析评估内部控制事项是否符合相关的内部控制要求,是否符合集团企业制定的全面风险管理方针,诊断内控薄弱环节,评价内控有效性[3]。通过以上诊断以及评价,揭示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确定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重点。例如,2013年,JZ能源集团按照上述诊断评价方法,对“投资、融资、担保、销售、采购”五个重要业务环节,共设置了446个检查点,全面剖析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现状,查找不足。通过内部控制现状诊断评价发现五个重要业务环节的总体完善度为64.57%,属于中等;检查点的执行有效率为85.20%,结果良好;制度的总体合规率为75.78%,属于中等。由此可知,其内部控制还存在缺陷,需要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提升内部控制执行力。(2)建立风险识别分类框架结合集团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现状、实际业务板块特点、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运用访谈、研讨、资料研究、发放调查问卷、审阅所有重要的管理制度以及制度与流程相结合的形式,建立风险识别分类框架,规范风险描述语言,统一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并明确各类风险的责任管理部门。例如,2013年JZ能源集团按照上述方法,从“战略、法律、运营、财务、市场、投资”方面建立了风险识别分类框架,见图1。(3)进行风险辨识根据风险识别分类框架,对各类风险进行分类细化,辨识出集团企业需要关注的风险事件,形成集团企业风险事件库,找出各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揭示风险发生的内外部原因、暴露状态以及潜在的不利后果,明确各项风险管控的关键责任部门与个人,对接集团企业的有关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制度,确定关键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风险事项。例如,JZ能源集团企业根据上述风险辨识流程与方法,初步建立了包含137条风险事件的风险事件库,形成了集团企业总部层面风险库,涵盖了集团企业内外部的主要风险表现。总部层面风险库的一级风险目录6个,分别为“战略风险、投资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一级风险目录下又分为39个二级风险子类别,其中战略类风险8个,风险事件18条;市场类风险7个,事件36条;财务类风险7个,风险事件21条;运营类风险8个;风险事件20条,法律类风险5个,风险事件33条;投资类风险3个,风险事件9条。该集团企业风险整体分类框架见图1。(4)进行风险评估针对辨识出的风险事件,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两个纬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风险水平,找出面临的重大风险、重要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确定各项风险的重要性排序和管控重点,绘制风险坐标图。据此,JZ能源集团通过风险评估,明确了2013年的重大风险和重要风险—9个重大风险和3个重要风险。9个重大风险分别为:战略类—资源获取风险、分子公司管控风险、产业政策风险;市场类—销售管理风险、采购风险;财务类—融资风险、担保风险;运营类—安全管理风险;投资类—产(股)权类投资风险。3个重要风险分别为:投资类—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运营类—环境保护风险、信息系统风险。JZ能源集团企业2013年重大、重要风险见图2。(5)制定风险管控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集团企业总部层面的风险管控策略,明确每一类(项)重大风险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一般来说,重大风险的风险偏好是集团企业愿意承担风险的重大决策,应该由董事会决定。风险承受度就是集团企业风险偏好的边界,即能够承担的风险水平。例如,2013年SH能源集团确定:安全管理风险偏好为:不能发生铁路颠覆、电力事故、瓦斯爆炸,港口淤泥等任何安全事故,确保安全运行;安全管理风险的风险承受度为:力争达到原煤生产百万吨零死亡率的目标,力争安全生产创出历史最好水平。(6)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导向的控制环境包括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和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环境,塑造全面风险管理文化,进而培养员工的全面风险意识,形成人岗匹配、授权有度、运行有序、监控到位的内控环境。第一,建立权责清晰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是有效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组织保障。主要包括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和法律事务部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组织领导机构及其职责。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设计和职能安排,将全面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和岗位,明确界定每个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并进行有效地传达沟通。JZ能源集团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见图3。第二,搭建畅通的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须设置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建立起顺畅的内外部风险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将风险管理相关的所有资讯集成到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相关个人、部门能及时获得履行风险管理相关职责所需的资讯。主要包括风险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统计、评估、图谱分析、监控、预警、应对等功能。第三,塑造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是风险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灵魂。因此,必须以塑造先进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为先导。把全面风险管理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具有风险意识的企业文化,统一风险语言,培育员工的风险意识,营造风险管理氛围,使风险管理理念贯穿于从战略目标设定到日常运营的各项活动中,固化在员工的行为之中。第四,建立执行有力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鼓励大家藐视各种规章制度是安然破产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有效的全面风险管控必须建立完善的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以此来规范每一个员工的行为。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就是要在集团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嵌入风险管控的制度条文。这些制度主要包括公司治理、战略计划、技术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物资管理、人力资源、法律管理、安全环保、行政管理、销售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和工程管理等制度。

3.实施风险管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风险管控:一是梳理集团企业的重要业务流程、管理流程,进行流程描述,分析流程所涉及的主要风险点和潜在的隐患,同时确定各种风险涉及的责任部门与岗位。例如JZ能源集团风险管理涉及的责任部门,见图4。二是确定重要业务流程、管理流程的关键控制点,针对关键控制点,明确风险控制工具、控制方法、控制程序与措施、控制活动及其检验方法。三是编制《集团企业岗位风险管控手册》,明确每个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等,促进全面风险管理机制在集团企业内部得到有效实施,切实强化日常风险管理,使全面风险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4.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考评人们只会做你考评的事情,不会做你提倡的事情。要有效地执行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制定《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考评办法》,明确考评的组织机构、范围对象、内容标准、方法程序,对集团企业各个层面的重大和重要风险事项及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管控效果进行考评,评价其有效性[5]。如果考评结果不满足所确定的全面风险管理目标,要按照PDCA循环及时检讨内部控制体系,分析风险管控缺陷,并对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以完善和改进,开始新一轮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全面风险管理循环,还需要考察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合理性,以不断完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预警体系要有效地执行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要制定《集团风险监控预警工作指引》,建立风险监控预警指标体系,制定风险监控预警应对策略,利用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连续观测各项预警指标,将数据导入预警模型,计算其综合风险分值,并获取相应的预警信号。按照一定的风险转换矩阵,综合判断各种风险预警等级,分别给出正常、蓝色、橙色和红色预警信号。例如,2013年JZ能源集团全面风险监控预警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6.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是集团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实现风险信息充分沟通的有效保障,健全的基于内部控制的集团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建立规范的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的核心就是要根据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建立满足风险管理目标要求的风险管理工作报告机制,包括风险管理工作汇报的内容、形式及程序、报告负责人、报告周期、覆盖范围、报告内容、形式、程序及报告分送名单等。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不仅包括风险管理流程中应形成的各种类型的风险管理报告及其内容要求,还要建立这些报告如何在集团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风险管理各职能机构之间传递的风险管理报告机制。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3篇

(一)转变观念,足够重视风险管理审计关键在于决策者能够提前评定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与判断,提早规避风险。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是在经历了无数教训之后得来的,但教训终究是惨痛的代价,所以烟草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避免付出沉重的代价。为此,烟草企业应当加强风险意识,尤其是审计部门,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并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在进行高效的风险管理审计的同时提高企业工作管理的有序性。

(二)转变理念,构建保障机制烟草企业审计部门采用风险管理审计的方式,理应转变审计观念,确定审计的重点。烟草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并无定论,也无法完全确定,因此便需要进行评估工作。烟草企业内审部门进行评估时,应当有一套完善的标准,使得风险管理井然有序。为此,根据自身发展需要,针对企业内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烟草企业应当逐步构建一种保障机制,循序渐进,完善风险管理审计。首先,要有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然后,配合恰当的风险管理规章制度;最后,开展风险管理审计的组织体系。如此形成良性循环,帮助审计人员进行高效的工作,促进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良好运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切实的依据。

(三)培养高素质人才如今,“人才强国”已经成为一大口号,经济要发展也要依靠人力来维持。烟草企业的发展更是如此。所谓风险,关键在于一个“变”字。倘若风险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把握风险变换,及时发现风险,这些风险管理的审计安排也就成了徒劳一场。所以,企业应当不遗余力地加强人才建设,努力挖掘人才、培养人才,为风险管理提供人力保障。风险管理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尤其具有风险意识,无论是在人才选拔或是人才培养上,企业都应当注意这个问题。其次,烟草企业应当有意识地组织活动,促进审计人员的交流学习。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人员结构,配备审计中各个方面的人才,以期互补共进,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作业。

(四)统筹兼顾,长远发展风险信息难以捉摸,因此风险管理审计的有效的方法至关重要。面对存在诸多变化的市场,审计人员应当统筹兼顾,全面看待问题,纵观全局,及时捕捉大量相关信息。但是,也要懂得抓住关键,注意细节,找出重要风险,提炼重点问题。风险管理的审计既要关注企业内部发展,认识企业内部风险,又要了解外部市场变化,注意外部风险;既要知道本部门的问题和风险,又要发现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清楚潜在的隐患。毫无疑问,烟草企业应当统筹兼顾,以期获得长远持久的发展。

二、结束语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4篇

由于煤炭企业风险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变动性等特点,从而增加了对煤炭企业风险识别的难度[3],如何全面系统地识别出煤炭企业风险对于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管理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系统,其伴随着风险防控计划的实施出现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信息如果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识别,则有利于风险管理单位及时准确地对新的情况进行风险评价和处置,有效地调整风险处置计划,及时进行风险防控。如此循环往复,从而能够有效保证风险管理识别系统的动态性,进而有利于促进预期效果的实现。结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煤炭企业主要面临四大类风险:①安全生产风险,主要包括装置设备风险、地质环境风险、人及行为风险和掘进进程风险;②安全管理风险,主要包括营销风险、价格风险、物流风险和人力资源风险;③财务风险,主要包括投资风险、筹资风险、现金流量风险和资本结构风险;④外部风险,主要包括公共关系风险、经济形势风险、监督检查风险和政策法规风险。

2基于F-AHP的煤炭企业风险评价

根据煤炭企业风险的模糊性、复杂性、动态性特征,本文运用F-AHP技术对煤炭企业风险进行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是一种能有效将半定量、半定性问题进行多准则的决策评价方法,它为煤炭企业风险决策和评价提供了一种实用有效的建模工具。

2.1构建评价体系

煤炭企业风险因子成因错综复杂,本文根据上述风险识别结果构建煤炭企业风险评价体系。对于煤炭企业风险综合评价体系来说,其主要由4个一级评价指标组成,分别为U1、U2、U3、U4,对于每个一级评价指标,其分别对应四个二级评价指标。

2.2确定评价集

评价集的确定通常是指针对于各种不同层次评价指标的一种定性的语言描述,它是对各评价指标所给出评语的集合。基于煤炭企业风险综合评价模型的特征,本模型评语集共分四个等级。具体的评价集为:V=(V1,V2,V3,V4)={高风险,较高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由于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结果是位于0~1之间的一个值,据此可以设定煤炭企业风险综合评价的评价区间。依据胡文杰对风险等级的划分,认为煤炭企业综合风险一般分为4~5级,结合煤炭企业实际,本文将评价集具体划分为:RFj∈[0,0.2),为低风险;RFj∈[0.2,0.5),为一般风险;RFj∈[0.5,0.7),为较高风险;RFj∈[0.7,1]为高风险。

2.3构建因素集及隶属度评分表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构建的煤炭企业风险综合评价因素集及隶属度评分表如表1所示。

2.4判定评价等级

综合考虑煤炭企业各风险因素的指标,确定煤炭企业风险的一级指标的权重为WU={V1,V2,V3,V4},利用煤炭企业风险综合评价因素集及隶属度建立风险评价矩阵,计算评价结果分别为BU1,BU2,BU3,BU4和BU。

3结束语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5篇

国外关于风险理论的研究正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基于研究角度的不同,学者们对风险的概念提出了多种解释和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风险应是结果的不确定性(WilliamF,etal.,1995;[3]ArthurWilliams,etal.,2004;[4]奈特,2006;[5]魏华林,2006[6]);第二种,风险是损益的实际结果与其期望值的偏离(WilliamsCA,etal.,2004);[7]第三种,风险是风险因素变化的波动性(MarkowitzH,1952,[8]1959[9]);第四种,风险仅指用概率表示的损失发生的可能性(Haynes,1985)[10]等。尽管目前对风险的概念尚无一致的表述,但企业风险的基本内涵均可表述为:企业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未达到预期经营目标,因而面临遭遇挫折甚至失败的可能性。由于企业内部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存在相互利益关系,导致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流动性与可传导性。但是关于企业风险的研究多为静态研究,关于动态研究,尤其是企业风险传导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外研究涉及较少(叶建木,等,2005)。[11]关于企业风险传导的理论研究主要分为两大流派:多米诺骨牌理论(WHHeinrich,1931)[12]和能量释放理论(Wiili-amHaddon,1970)。[13]多米诺骨牌理论认为,人为因素在风险发生与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该理论认为88%的风险是人为因素导致的,且风险的发生过程为:不确定的环境—人为因素—伴随机械和物理伤害的危险行为—事故—危险或损失。能量释放理论则认为引致风险发生的物理因素是重要的,风险是超过系统承受的能量极限所导致的。企业风险传导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随机性与突发性、联动性与非线性(张云起,2001)[14]、不可逆性(杨乃定,姜继娇,2004)[15]、变动性(陈文俊,2005)[16]以及路径依赖性(冯胜,2005)。[17]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企业风险传导可分为多种类型。依据传导层次的不同,可分为内部风险传导与外部风险传导;依据风险的表现特征,叶厚元(2005)[18]将其划分为泡沫式、结构坍塌式、要素稀缺式、链式反应型、海啸波浪式以及有路径式风险传导等六种类型。本文则以企业风险传动的动因为切入点,研究基于组织体系内企业业务单元之间的联动性、互动性而产生的风险联动耦合效应,及其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数学模型

所有的经济行为必然嵌入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StephenPBorgatti,PaceyCFoster,2003)和复杂的动态环境中。[19]重复的市场关系、社会和商业关系的链接使得企业嵌入在紧密的社会网络关系中,并与多个业务单元发生功能与利益关联(DiMaggio,Louch,1998;Uzzi,1996,1997;Uzzi,Gillespie,2002),[20-23]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由于业务关联会引发各种风险流的相互交汇。企业的各种风险流不仅依附于这些功能节点进行传导,而且还会与依附于其他功能结点的不同性质的风险流发生不同的匹配关系,交汇的风险流会产生不同的耦合结果,导致企业风险流总量增强或减弱,甚至突变。“耦合”一词多出现于物理学中,物理学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称为耦合”(王玉梅,等,2010)。[24]通常,我们将风险之间的关联耦合性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单向关联:风险X影响风险Y,而风险Y不影响风险X,即X→Y;二是双向关联:风险X影响风险Y,风险Y影响风险X,即XY;三是相互独立:风险X不影响风险Y,风险Y不影响风险X,即XY。基于企业各功能节点之间业务关联的多重性,任何风险都会形成相应的风险关联集M=(m1,m2,…,mn)(其中,M代表某一风险,mn代表与其相关的第n个风险)。因而,不同风险关联集中的各个风险因子,也是风险管理与控制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的风险耦合效应明显与风险关联系数和风险匹配度相关。ΔR(t)与风险关联系数β、γ及风险转化率m、n为正向的关系。明显地,企业不同功能节点间的业务关联度越高风险耦合效应会越强。设α1、α2、α3分别表示风险之间的相互独立关联系数、单向关联系数和双向关联系数,则存在α1<α2<α3,也就是说在这3种关联类型中,风险流之间的关联度逐渐提高,独立性逐渐减弱,风险关联度越高,企业风险流产生的耦合效应就越强,所需的时间越短。

三、风险关联耦合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研究样本

本文所选样本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通过分析整理,筛选出2005~2010年财务数据较全的279家企业,以考察附着于不同业务单元的企业风险联动耦合效应①,并以销售风险和财务风险的传导为例进行风险联动关系与耦合效应的检验。营业收入增长率(OIGR)是衡量企业销售能力,以及企业成长状况与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净资产收益率(ROE)可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并同时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两指标的波动率(方差)可有效反映企业的销售与财务风险(王建秀,2012)②。

(二)企业风险联动耦合效应的检验

1.净资产收益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描述性统计根据图1、图2各项数据可知,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收入增长率两序列均为非正态分布,且分别呈现左偏与右偏以及“尖峰厚尾”的特征。JarqueBera(JB)统计检验结果也显著拒绝正态分布的原假设。单位根检验拒绝了两序列有单位根的原假设,因而两序列是平稳的。2.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净资产收益率与营业收入增长率的相关系数为0.34,说明两序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两序列的交叉自相关图以及偏自相关图也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见图3)。两个序列相关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也不能说明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向。为此,我们对这两个序列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见表1)。从表1可知,OIGR不是ROE的Granger因,ROE是OIGR的Granger因,即OIGR的变化不会引起ROE的变化,但ROE的变化可以引起OIGR的变化。这一结果说明,销售风险与财务风险之间具有单向关联耦合效应。3.脉冲响应分析本文还采用了脉冲响应(ImpulseResponses)的分析方法,对企业风险的关联耦合效应做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该方法的主要思想是要分析残差项的一个标准误差的冲击对二者当前值与未来值的影响,即其变动影响作用的大小。ROE与OIGR残差的相关系数为0.2966,说明其残差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图4中,横轴坐标为时期数,纵轴坐标为脉冲响应函数的大小。由图4可知,OIGR对ROE扰动的响应在第一期为0,在第二期达到最高,在第三期即逐渐趋于零。而ROE对来自OIGR扰动的响应相比较为强烈,在第一期即达到最高,随后逐渐减弱,在第五期后渐趋于零。也就是说,OIGR会在某种程度上明显影响ROE的波动。图4得出的结论与格兰杰检验的结果相一致。4.方差分解分析方差可以用来描述企业的风险状态。方差分解可以分析出在不同的预测期,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两个指标变化中相互所能做出解释的比例,方差分解结果见表2。从表2可知,每个变量第一个时期的变动均来自于变量本身的信息,换句话说,第一期的变动是由自身序列的变化所引起的。从表2看出,在未来5年内,净资产收益率99.86%的变化是由序列本身的变化解释,剩余0.14%的变化是由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变化来解释。这些数字表明净资产收益率受营业收入增长率变化的影响较小;营业收入增长率从第三期开始89.03%的变化由序列自身的变化解释,10.97%的变化由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化来解释。从上面分析可知,两序列存在波动效应,且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受净资产收益率变化的影响较明显。由于企业各功能结点间存在业务关联,因此其风险传导也会相互影响,并具有一定的耦合效应。业务联动关系是导致企业风险传导耦合的主要原因,且耦合效应的强度与风险的关联系数呈明显正相关。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营业收入增长率波动所体现的销售风险受净资产收益率所体现的财务风险的影响较大。因而,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会导致企业销售风险的增强,并导致企业风险总量明显增大。

四、结论与启示

分析企业风险关联耦合性的目的是为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依据。依据上述分析,本文的研究启示包括以下几点:

(一)准确判定风险之间的关联属性

风险之间的关联除直接关联外,还会有间接关联。因此,风险管理者应能准确判定风险之间的关联属性,并在降低直接关联的强耦合风险耦合性的同时,降低由间接关联所导致的风险耦合。

(二)确定风险关联集

企业应准确确定不同风险的相关风险关联集,并将风险关联集作为制定控制风险策略的依据。依据相关风险关联集,判定风险关联集中各风险因子之间的耦合关系,以便从多方面降低强耦合风险因子之间的耦合程度。

(三)降低风险因子在时间上的同步性

努力降低强耦合效应的风险因子之间的同步性是降低风险发生的主要方法之一。如在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可能会通过引进人才的方式降低人力资源风险与技术风险的耦合效应,避免由于人才短缺造成技术瓶颈,以及引发技术风险的发生等。

(四)将风险管理纳入全员日常业务管理中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6篇

以工程、采购、营销、研发等经营类业务和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管控类业务为建设突破口,着力抓好资金、采购、基建、销售、产权管理等关键业务流程控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科学优化各专业流程框架,制定专业化标准,逐步建立覆盖企业全业务、全流程的内部控制体系,使内部控制体系真正成为保障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生机制。

(二)以标准流程为载体,优化内部控制设计

企业应采用流程管理的思想对整个内部控制体系进行优化安排,以业务流程为中心,设计企业内控管理过程,将一体化运作由理论变为现实。流程梳理是流程管理的基础,流程梳理应从全局出发,注重点面结合。以基建、生产、营销等核心业务和人财物等核心资源为重点,围绕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五大”)管理体系建设,各部门协同配合,分层梳理业务流程,充分分析流程细节,通过问卷调研、高层访谈、业务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开展风险识别与评估活动,分析挖掘内部控制设计缺陷、执行薄弱环节、制约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强化跨专业流程衔接,完善专业衔接间缺失流程,修改不符合业务规律的流程,完善不符合要求的管理制度,建立标准化的业务流程,使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业务流程梳理是持续性的工作,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业务流程体系完善的过程,也就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提升的过程。

(三)以风险管控为导向,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在流程优化的过程中,企业应当以风险管控为导向,确保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融合,将风险管理嵌入流程优化,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并落实控制措施,从而实现内部控制的落地。1.风险识别。结合供电企业管理实际,全面开展经营诊断分析,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2.风险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识别出的风险发生可能性、影响程度进行量化测评、划分风险等级,以明确各个风险的严重程度。3.风险预警。在对重大风险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融合企业绩效指标、同业对标考核体系,建立全面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借助一体化信息平台,实时监控风险警示信号,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息,实现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4.持续改进。梳理各部门各业务风险信息,收集整理风险事件案例,研究制定各业务风险管理策略和重大风险解决方案,针对管控缺陷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企业风险控制库,加以培训、演练和实施,促进风险管控持续改进,见图1。

(四)以授权管理为约束,健全相互制衡机制

企业在完善组织机构的基础上,明确权责划分,将内部控制的各项要求融入各项业务流程、落实到每个员工的岗位职责中,规范授权审批制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梳理整合重大事项特别授权信息,补充完善常规授权事项,细化业务授权规则,规范授权程序,明确授权标准,遵循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规范关键业务岗位的权限配置体系,建立更为科学、清晰的授权管理关系,明确组织决策和冲突解决的规则或制度。从源头上防止不合理行为的发生,建立事前控制。企业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授权审批。对于“三重一大”事项(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使用),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

(五)以内控评价为手段,整合绩效考核管理

企业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将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开展风险管理监督评价的重要手段,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电力营销、物资采购、工程建设等在内的各个经营环节全面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活动。通过持续不断地对内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使得内控体系日趋合理有效,实现风险的在控和可控。同时,将内部控制流程与内部控制责任人对接,内控评价与绩效管理整合,深入挖掘员工在内控工作中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其才能与智慧,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良性循环。一方面,由相关管理单位负责人兼任各业务流程责任人,使每一管理层级工作职责与内控环节趋于一致,并把流程执行结果与责任人的岗位考核、晋升直接挂钩,以此强化管理人员的职责。另一方面,对业务流程中关键控制点的内控执行责任明确纳入每一岗位职责进行考核,以此落实内控责任制,将内控执行责任最终落实到每个责任岗位和责任人,实现全过程控制。

(六)以信息系统为支撑,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7篇

1.1分析外部环境,发现机会和威胁。在外部环境的分析工作中,我们能够研究出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然后制定应对方案,并成分发掘机会,设立出一套最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方案。

1.2在内部资源的分析工作中,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市场价值。对企业拥有的资源、人才、能力及竞争力进行深入客观的分析,明确企业的长处和短处,在以后的工作中尽量的扬长避短。对企业的定位,要在正确评价企业的业绩、财务、市场、产品技术以及人力等各项资源情况下,不仅要评估企业的水平,还要和同行企业进行对比。设立战略规划时还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市场竞争地位、技术领先程度、生产规模、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用户服务、社会责任等,在了解全球经济的发展现状并对行业的整体水平进行评估后,根据国家的政策规定制定好发展战略。制定的战略目标要包括企业的现今状况、未来发展目标和为实现这些目标所做的努力,必须要科学、合理、可行,切忌假大空。所制定的发展战略必须要有长远目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保证战略方案的有效落实,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战略实施

2.1加强对发展战略的实施。大部分企业开始意识到战略规划的积极作用,并开始大力的推进这项工作,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却只局限在战略方案的制定上,所以,战略方案贯彻落实的并不好。在落实战略方案时,管理者一定要发挥指导作用,保证资源分配、内部优化等工作的科学、合理性,这样才能有利于战略方案的执行,体现战略方案的真正作用。

2.2战略分解落实。企业管理者要将战略方案进行细化,这样有利于战略方案的更好落实。首先,要有科学的战略规划方案,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要将总体发展目标进行细分,并设立年度发展目标,其次,编制全面预算,以资产负债规模、利润的增长幅度等可以量化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确保发展战略的实施。再次,将年度工作目标细化成季度目标甚至是月度目标,降低2目标实现的难度。最后,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实现责任到人制,规划好每位员工的工作目标,并把员工的任务完成状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有利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热情。

2.3完善战略实施保障机制。具体包括:①重视企业文化的发展,但这个企业文化一定要和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协调,促进员工生产观念的不断更新,把员工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生产目标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②要优化调整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等,以适应发展战略的要求。③对内外部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资源的供给能够满足战略目标的要求。④不断的优化管理模式,促进发展战略的更好落实。

2.4强化战略宣传培训。首先,严格开展领导工作,在企业内部应营造浓厚的战略氛围,领导人员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以身作则,更好的保证培训质量。其次,借助多样化的形式将发展战略渗透入员工内心,使其积极响应企业的管理号召。最后,科学规划,认真实施,加强与基层员工的交流,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与员工个人发展挂钩,使员工明晰每一步需要做什么,按照方案要求组织实施,确保整个规划的落实。

3战略转型

在确定好战略方案后,要尽量避免变动。可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动是很复杂的,这可能会导致发展战略与实际环境产生矛盾,给企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这时,企业必须适时的实施战略转型。

3.1加强对发展战略实施的监控。企业要设立战略评估规定,主要进行事中及事后评估。前者是对发展战略的工作过程开展评估,以此为依据确定是否需进行战略调整。后者则是评估发展战略的工作效果,重点是评估发展战略的作用。在分析评估工作中,要评估实际工作与计划方案是否一致,若两者有出入,则应该深入分析原因后制定解决方案,保证发展战略的科学性。进行战略评估工作时,使用频率最高的工作方法有定性与定量结合、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两类。

企业风险论文范文第8篇

新疆自治区科技风险投资工作,从2006年以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作为试点,到2008年自治区科技风险投资专项资金的启动,累计支持科技型企业13家。获得科技投资支持的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实现利税超过500万元,主导产品32个,已申请或受理专利18项,引导企业用于技术研发投入3200万元。新疆的风险投资事业在发展壮大中由于受地域和经济发展及风险投资高风险等特征的的影响,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风险投资进行融资仍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政府的作用效果欠佳风险投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风险投资相对发达的国家中,政府从资金、担保、税收、立法和采购等方面为风险投资的发展营造了很有利的外部环境。相比之下,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中则存在着严重的环境障碍,政府的扶持作用还不太突出。政府在为筹集风险资本方面的贡献不仅表现在政府通过财政拨款或财政贴息贷款等方式直接出资,而且还表现在为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资于风险基金提供担保所起的作用。但是,在新疆由政府对向风险企业或风险基金投资的机构或基金提供担保却开展的较晚,直到最近才成立了相关的风险投资担保基金。

(二)风险投资专业人才极度缺乏风险投资与其说是投资企业,不如说它是投资创业者。所以,风险投资要发展,就必须有较多的、具有投资价值的风险投资需要的创业资本家,通常风险投资所看重的创业资本家不但是技术上的专家,而且还具有集企业经营、人事管理、敏锐市场洞察力、很好的信誉等一系列考察因素。这样的创业型资本家,在新疆是偏少和匮乏的。另一个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就是懂得风险投资基金运作的风险投资家,这在新疆也是极度匮乏的,需要通过向外吸引和对内培养等渠道不断增加该重要资源。

(三)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不足风险投资是基于技术创新基础上的风险企业和相应的企业家精神。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效果是大型企业的数倍,风险投资的主要方向是中小企业以及由高校研究人员创立的企业或者公司。而我国目前相当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实质上属于科技贸易型或者是技术服务型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技术创新能力不够。新疆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在企业家队伍,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不仅数量上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且在企业家基本素质方面也与东部、中部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

二、风险投资模式下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控制与创新

(一)把握好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风险投资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应当遵循“制定政策、创造环境、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基本要求推进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扮演好规划制定者、监督管理者、政策支持与服务者的角色。1.主导制度建设。政府要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的制度创新,为风险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着重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加大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服务于风险投资产业的中介机构,为风险投资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设立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为了做好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和运作工作,自治区政府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确定政府主导、企业法人和私人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设立与管理的模式,政府和财政应该成为目前创业投资基金的主要运作主体,即建议由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共同出资设立基金,适当吸收部分企业法人和私人投资者出资;二是要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有效的资金补充渠道和损失认定以及补偿机制,实现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可持续运行;三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应主要体现在税收和便于融资等方面;四是规范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公司治理机制;五是政府要注意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创业项目资源、人才和环境依托等方面的条件,合理做好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的布局与规划,充分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与杠杆作用。3.提供对风险投资扶持的政策(1)引导或直接扮演好“天使投资人”角色,给予种子期风投企业以助力。(2)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优惠力度,比如:延长免税年限、进一步降低高技术企业的所得税税率等。(3)力所能及提高政府补贴。对地区内的风投企业依一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形式给予补贴,助其发展。(4)充分利用政府担保的“放大器”功能。适量设立风险投资担保公司,或设立贷款担保基金,为技术企业向银行提供贷款担保。通过政府的导向,进一步缓解科技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自治区政府应该灵活运用国家政策,将地区经济发展与国家宏观政策结合起来,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培育人才,完善监管,发展风险投资的社会服务体系1.积极培育风险投资业发展中最为缺乏的复合型、专业化经营管理人才。锻炼出一批职业化的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2.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投资运作的风险监控。风险投资体系运作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概括起来主要有:管理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为了高科技企业的健康发展,为了确保投资者的利益,对风险投资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3.健全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规范好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比较复杂,涉及许多中介机构的服务需求。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协会、知识产权机构、标准认证机构、项目评估机构、专业性的融资担保机构等,这在新疆还没有发展起来。而本地的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融资咨询机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用评级机构也鲜有为风险投资服务的实践经验。